2023年12月23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元宇宙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将以元宇宙技术发展及应用为核心,展示元宇宙最新技术进展,探讨元宇宙技术对产业的推进,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本次大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CAAI元宇宙技术专委会、中国移动咪咕、凌云光、元客方舟、首建投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CAAI理事长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吕先志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来自政产学研近600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本次会议期间,九转棱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转棱镜)展示了最新研发的「虚拟制片实时动态飞行系统」,九转棱镜此次展示的「飞行系统」已经在平台IP古装仙侠剧、国家探月工程宣传片中实际拍摄使用,为项目提供了优质的飞行解决方案。

此飞行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仙侠剧中的御剑飞行等特技飞行,也应用在模拟太空失重,航空驾驶模拟,奇幻超能力飞行,各类坠落,翻滚,飞跃,危险特技等场景中应用。

在影视剧拍摄中,“飞行戏”是公认难拍的类型之一。观众们所看到的古装仙侠作品中,角色轻盈飞天仙气飘飘的背后,实则有无数剧组工作人员和演员的辛苦付出。我们所熟知的常见拍摄方法是通过在真实场景或绿幕拍摄,演员由威亚高高吊起,在没有着力点的情况下完成预定的拍摄动作和轨迹,并通过后期制作呈现出最终的画面效果。

而随着虚拟制片技术的应用,难拍的“飞行戏”也将呈现突破性的“落地”解决方案。由九转棱镜(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创研发的「虚拟制片实时动态飞行系统」,利用创新的科技手段,在“地面”便可实现高难度的飞行拍摄。

九转棱镜创始人郭雪纯表示:“基于传统拍摄习惯去使用虚拟制片技术,一直是我们坚持的虚拟制片解决方案,这次「虚拟制片实时动态飞行系统」不仅是一个创新的硬件解决技术,同样也是基于传统拍摄习惯,让剧组可以快速上手使用,为此「虚拟制片实时动态飞行系统」的研发联合了尚影视效、洲明、U-MOCO、澜景科技、凌云光等多家行业领先的软、硬件和视效厂商进行合作。为了拍摄现场更真实更高效的拍摄,我们通过洲明影视级屏幕高色域高亮度的技术,在人物身上反射出真实的动态明暗光影色彩变化。为了更摄影指导和导演更自由的创作空间,联合U-MOCO开发机械臂实时联动系统与实时渲染引擎通信,在机械臂运动过程中,当角度,俯仰变化时真实反应到虚拟场景中产生角度透视变化,让导演、摄影指导可以轻松的在虚拟棚内可视化的完成360°无死角的调度拍摄。同时在视效上与尚影视效联合优化后期流程,在拍摄中实时录制同视角虚拟相机画面,让后期擦除载人机械臂和保护装置变得简单高效”。

尚影视效创始人杨志表示:“虚拟制片技术在传统影视和后期视效中属于全新的拍摄技术,这次和九转棱镜共同研发的「虚拟制片实时动态飞行系统」,在影棚内就可利用虚拟制片技术解决动态飞行运动的问题。有别于传统绿幕抠像的方式,虚拟制片技术可以让导演、摄影、演员直观感受到周围环境,方便表演的投入和镜头的设计,在人物飞行姿态上,也实时与虚拟场景联动,让飞行的姿态,飞行运动的起伏与场景内的飞行路线高度契合,在视效里也赋予人物更真实的环境光照和动态光影变化,大大提升了后期效率,所见即所得”。

九转棱镜所开发的飞行系统,可操控双 MOCO 机械臂完成载人与拍摄场景联动,实现剧中角色、数字场景和摄影机运动的一整套“虚实”联动。不仅如此,九转棱镜更是为影视拍摄的多种可能性,提供了预制动画与实时两种解决方案。

在预制动画方案中,将导演与摄影所构思的高难度飞行路径与场景编写成程序,只需演员站上载人机械臂,就可将预演画面完美再现。

而实时解决方案更能为拍摄团队提供更多创作空间,摄影师可以通过操纵机械臂,在拍摄现场实现更多机位和飞行镜头的取景与调度。

传统的飞行拍摄常面临很多局限,在真实场景中拍摄,需要更多考虑架设威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绿幕拍摄对演员而言则很难得到更沉浸式的表演体验,光影变化也不够真实。而九转棱镜这项技术上的突破,也将为影视创作打开更大的自由度。

“飞行尺度”更大

多 MOCO(载人与拍摄)联动可以更好地利用机位的调动实现更具冲击力和沉浸感的镜头语言,更加安全和有着力点的拍摄方式也使得演员有更强的发挥空间,使得飞行戏的画面感更加真实。

“飞行实感”更强

LED 屏幕呈现出的近乎全视野的拟真飞行场景和更真实的光影还原,都使得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获得更沉浸式的飞行感官,在载人机械臂的移动中,跟随机械臂的移动与同步场景变换,完成更加真实的飞行“穿越”。

九转棱镜所开发的多 MOCO 全实时飞行系统,这项技术还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仙侠、科幻等不同类型的影视创作中,为观众带来更具有沉浸感和真实感的观影体验。